圖片來源:網絡
2025年12月18日,海南將正式封關,對于物流企業來說,貨物來源流向的全球趨勢加強,封關之后的系列新政快速落地實施,將為物流企業的發展帶來重要機遇,不可避免也有挑戰,如何借此東風,在海南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物流樞紐體系中占有一席之地,是值得每一個物流企業深刻思考的問題,也是需要立刻行動的問題。
一、認識封關
海南全島封關這一歷史性時刻,對各行各業來說,都是一件大事,對物流企業來說,更是一件與未來發展攸關的大事。如何布局,前提是要充分認識封關的內涵,理解封關的意義。
首先,不要從字面上理解“封關”二字,全島封關不是把海南封成孤島,而是更加開放,打開面向世界的大門,讓海南與全球緊密相連。是要從地理孤島變為開放樞紐,成為繼香港、澳門后第三個全球最大的“境內關外”區域,未來將形成“海南免稅購物+內地消費升級”的雙循環消費鏈。
這一制度的設計與海南獨特的地理優勢與國家開放戰略深度契合。海南是中國面向亞太、東南亞、南亞市場的關鍵節點,天然具備成為國際貿易樞紐的基因。海南自貿港連接14億人口的國內市場與7億人口的東南亞市場,封關將進一步激活“引進來”與“走出去”的雙向動能。
封關全方位提升海南的貿易便利化程度,使其更順暢自由地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同時與內地保持緊密、高效、便捷的聯系,成為雙循環戰略的核心節點,為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供實踐范例和經驗積累,提升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重構中國開放格局的“制度試驗田”。
封關,無論對海南,還是對全國乃至世界,都是重要時刻,這是海南繼1988年脫離廣東建省、成為經濟特區,2009年獲批國際旅游島,2018年建設全島自貿區、2020年獲批自貿港之后,又一次巨大跨越。
海南不再只是國際旅游圣地,而是集國家重要對外開放門戶、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區域離岸金融中心等為一體的最大自貿港,人稱海南或成“東方迪拜”。海南會成為第二個香港呢?目前的舉措是向香港靠攏,但香港的國際金融地位是歷史與區位雙重要素賦能形成的,海南,沒必要成為第二個香港,海南也不以香港最為擅長的轉口貿易為重心,而是要成為屬于我們這個體制出產的“自由貿易港”。
目前,我國有22個自貿試驗區(港),海南與它們的區別是什么呢?海南自貿港強調的是制度型開放、自主開放與單邊開放,對標的是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DEPA(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等國際高標準的經貿規則,將來會是中國對外開放的最高形態。
封關這個驚天變革,《總體方案》的核心內容——“6+1+4”,主要是貿易自由化,貨物貿易實施“零關稅”;服務貿易“既準入又準營”,極大地降低了貿易成本;提升貿易效率,使海南在全球貿易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投資自由便利,秉持“非禁即入”原則,放寬市場準入,為國內外投資者營造了寬松、公平的投資環境,吸引大量資金涌入海南。
“1”個現代產業體系構建,突出海南的優勢特色,大力發展旅游業、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這里的現代服務業,物流企業將在其中唱主角,為各行各業提供高效的支持與保障。
封關,標志自貿港建設進入新階段,貿易投資更自由,吸引國內外資源,催生創業機遇,推動貿易模式轉變,提升海南在全球經濟地位,都按下了快速鍵。海南正成為全球資本競逐的新熱土,將激活萬億級財富浪潮。
物流領域的央企,在進入海南后,不僅促進了自己的發展,也為封關創造了基礎設施條件。中遠海運集團控股海南港航后,在海南自貿港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從建設小鏟灘集裝箱碼頭,織密內外貿航線,到完成海南海峽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權劃轉,推動瓊州海峽滾裝運輸資源整合,已成為自貿港眾多相關物流政策的實施主體。
大批央企進入海南后,在政策實踐、產業引領、園區建設、營收稅收貢獻等方面已成為支持海南自貿港建設的重要力量。海南封關是一次具有深遠意義的變革,它為海南乃至全國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活力。物流企業,不論是民營還是國有,不論是頭部還是中腰,都將在封關的倒計時中擁有機會。
二、物流機遇
海南封關倒計時,中國外貿格局即將巨變,企業要搶占先機,物流當然也不例外。封關進入實質性階段,對于物流企業而言,不僅是政策紅利的集中釋放,更是重構全球供應鏈布局的關鍵契機。
封關政策中,既有專門促進航運航空的運輸政策,也有直接或間接促進運輸物流的稅收政策。海南毗鄰東南亞的區位優勢疊加“敏貨航空試點” 政策,正從 “航運支點” 躍升為 “全球集貨分撥中心”,海南封關的許多政策措施惠及物流,為物流企業創造了低稅負、高效率、寬準入的獨特優勢,從而為其構筑離島免稅跨境物流生態創造了較好的機遇。
海南將重點發展海口、三亞、洋浦和東方等四大物流樞紐集群及七大物流園區,對物流企業建設物流信息平臺投資500萬以上的按投資額的30%給予補貼,建設快遞分撥投資額1億元以上的補貼200萬元,物流企業的布局要切合政策要點。
海南已形成連接東南亞、輻射亞歐的外貿航線布局。海南自貿港以各項政策吸引國內外企業入駐,零關稅政策也在不斷擴大行業范圍,將會帶動進出口貿易和跨境電商的發展,這對物流企業也將是個好的機遇。
封關后,海南與國際的往來將更加順暢自由,將吸引全球企業入駐。金融、貿易、物流、旅游、醫療、教育等行業將迎來爆發式增長,尤其是跨境電商、國際航運、離岸金融等領域,海南將成為全球商品進入中國的超級中轉站、國際貨物中轉樞紐,物流行業機會多多。
貿易投資和運輸物流互促發展,“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創新管理制度,大力發展油氣物流、冷鏈物流、保稅物流,積極拓展中間品加工、包裝、貼牌等商貿物流增值服務,物流企業的布局要把握好這個方向。
在物流企業落地上,要與海南物流規劃相向而行。海南的物流建設要點是:打造專業物流集群,建設國際冷鏈物流中心,對接東盟農產品市場;發展跨境電商西南太平洋分撥基地;培育離岸物流服務,適度開放船舶注冊,在一定條件下,開展融資租賃;創新物流金融模式,通過證券化方式盤活物流基礎設施,開展航運期貨交易試點,建立供應鏈金融區塊鏈平臺。
物流企業挖掘政策紅利,精準捕捉契機。國際上的商品、船只、貨物等可以自由進出海南,極大簡化了貨物進出境流程,縮短通關時間;物流企業可以利用零關稅優勢,降低運輸、倉儲等綜合成本,吸引更多此類業務。
海南封關政策下跨境物流業務將爆發性增長。封關之后,按照一線開放政策,海南與境外之間的貨物、運輸工具等99%可零關稅自由進出,為海南帶來了更多樣化的貨品種類,創造了更多的物流需求。通關時間壓縮30%以上,自由化貨物轉結新機制的創設,極大優化了報關和稅收手續,提高了物流效率和企業資金周轉率。
“一線”進口的“零關稅”商品稅目比例將由21%提高至74%,從1900個稅目擴大至約6600個稅目,進口商品價格集體跳水,進口更寬松,負面清單優化,澳洲牛肉、新西蘭奶粉等限制類商品更容易上島,利于電商企業拓展國際業務,物流與免稅業務形成深度協同,成為黃金搭檔。
海南封關,是以封關為契機,把島內的自由貿易搞活。海南貨物來源流向的全球趨勢明顯加強,物流發展促進貿易投資的便利化,貿易投資的蓬勃發展進一步提升物流需求,現代物流和貿易投資雙向互饋的格局初步形成。旅游、會展、郵輪等在促進消費的同時,也會帶來多樣化、專業化的物流需求。
在“一線”進口方向,對全國現有的部分禁止、限制類進口貨物作出開放性安排,實行低干預、高效率的精準監管,以島內現有8個對外開放口岸作為“一線”口岸,對符合條件的進口貨物徑予放行;海南省免稅品產業將迎來高速發展期,專業的免稅品供應鏈運輸業務將成為市場最緊缺的服務。
物流的機遇總是與貿易相聯系,與電商相成就。海南封關后實施的“零關稅、低稅率、簡稅制”政策,宛如一場及時雨,為電商行業帶來了諸多實質性的利好。對銷售進口商品的跨境電商而言,國內(非島內)客戶下單后從海南發貨將比從海外發貨要快許多;對銷售出口商品的跨境電商來說,海外客戶的退換貨和售后服務因無須經過海關將更加便利,物流分撥和售后服務在海南集聚,將進一步吸引更多商貿零售業進入
符合零關稅清單的商品,對于經營進口商品的電商企業來說,無疑是極大的成本減負,降低了企業的采購成本。這使得企業在定價上擁有更大的靈活性,既可以通過降低售價吸引更多消費者,擴大市場份額。跨境電商結合其他業態也有差異化競爭潛力,如與離島免稅協同,探索“前店后倉” 模式。
目前,海南跨境電商已呈現蓬勃發展態勢,據海口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美蘭機場口岸跨境電商“9610”出口貨值達7.34億元,同比增長46%。“9610”是海關監管代碼,代表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業內稱為“集貨模式”。該模式專門針對中小包裹、多品名、高頻次發貨的B2C訂單,企業先有訂單,再通過國際快遞、專線小包物流發貨給海外買家。
國際物流運力是推動跨境電商出海的重要支撐,同樣,跨境電商為物流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嘉里大通、嘉泓物流等第三方物流供應商的進入,三亞保稅物流中心(B型)的批復和建設,進一步增強了為海南外貿企業免稅品、跨境電商提供綜合物流解決方案的能力,而快遞頭部企業順豐、中通等企業通過閉環運輸 + 專屬面單模式,實現免稅商品 “攬收即發運”。
電商企業應積極與物流企業合作,根據自身業務特點選擇合適物流模式,如保稅倉模式、海外倉模式等,而物流企業要根據封關實際,創造更多的服務產品,服務電商物流。可利用保稅倉享受快速通關與稅收減免,優化供應鏈管理,降低庫存成本,實現快速補貨,而國際品牌將亞太分撥中心落戶海南,形成跨境供應鏈樞紐。
不可否認,目前海南缺乏廣闊的產業基地,封關之后,在海南的企業進口生產原輔料可免征關稅,企業能夠以更低的成本獲取國外優質原材料、先進設備等物資,成本大降。制造企業利用“零關稅” 原輔料清單(356 項商品),在海南設立加工基地,可節省巨大的成本。
更為重要的是,這些企業生產的產品,還可零關稅出口,如果加工增值達到30%以上的,可免關稅銷往內地,賣全國。此舉將推動島內的產業鏈的延伸與完善,形成集群效應,促進島內外產業協同發展,這標志著貨物總量的增加,物流市場的擴大。
在海南注冊的企業,若符合相關條件,企業所得稅最高僅為15%,相較于內地25%的稅率低10%,未來稅種將減少至七八種,此舉減輕了企業的負擔,節省下來的資金,企業可以投入到技術研發、市場拓展、供應鏈優化等關鍵環節,進一步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在內地,企業出口面臨較高的關稅成本和復雜的貿易政策,而公司借助海南封關政策,在高新技術產業出口方面具備顯著的成本優勢,更易在國際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所有這些有效優化營商環境,吸引投資的政策舉措,將吸引大批制造企業來海南開廠,將形成較大的物流增量市場和廠內物流需求,物流企業在這樣的環境下,可能會迎來更多的業務機會和發展空間。
海南封關《實施方案》強調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而物流裝備企業幾乎都是高新技術企業,可借此在海南開廠,推動海南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現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從而走向海,也可借加工增值達到30%的可免關稅銷往內地,推動產業鏈向高附加值環節延伸。
對于物流企業而言,出海拓展跨境業務已成近年來各家的共識,而海南就是國際化跳板。
國家規劃建立海南自由貿易港的深意,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為了應對國際形勢的風云變化,物流跨境業務當前正面臨著進出口貿易的不確定性帶來的挑戰,而海南封關后的的各項政策,為其帶來機會。
比如,資金可以在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與境外賬戶間依法自由便利劃轉,物流企業開展跨境業務更方便,能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還可通過物流發展基金,建立物流成本、時效、降碳等多維度考核體系,以及搭建國際物流爭端解決中心、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物流企業體系。
把握住海南封關帶來的機會,重要的一點是探索與本地物流企業合作,利用其對本地市場熟悉度與資源優勢,提升物流效率。可與本地物流企業全面合作,共享航線、航海資源,封關后,海南物流基礎設施將加速完善,機場、港口等設施升級,將吸引更多物流企業入駐和合作。
海南機場是航空樞紐,擁有美蘭、三亞、博鰲三大機場,國際航線覆蓋率達84%,第七航權開放預期,更是為其發展增添助力,海航國際寬體客機運力增加,物流企業要借飛機腹倉,實行貨物的國際運輸。
洋浦港作為核心樞紐,已形成覆蓋東南亞、聯通印度洋的航線網絡,2025年集裝箱吞吐量預計超350萬標箱,港口可靠泊的船舶等級將提升至20萬噸級,2035 年將達 1200 萬標箱,目前正進行航線優化,設施升級,物流企業可與其合作建設智能中轉倉,實現貨物從生產端到消費端的全鏈條管控;也可與其建立快速分撥中心,以承接RCEP 區域高附加值貨物(如芯片、生鮮)產品;海運企業,申請“中國洋浦港”船籍,享受船舶出口退稅、保稅油加注等政策,降低海運成本15%-20%。
封關后,隨著航空客流的迅猛增長,機場內免稅店收入將水漲船高,憑借封關政策,將航空樞紐與免稅業務緊密協同,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這都給與其合作的物流創造了增量市場。
中國中免是全球免稅龍頭,三亞國際免稅城單店年銷售額超500億元,目前已和全球超1200個世界名牌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是世界上免稅店類型最全、單一國家零售網點最多的企業。而順豐、郵政分別和中免集團達成合作,為離島免稅業務的發展提供新的支持,中通快遞為此合作建立“全球采購-海南分撥-全國配送”物流體系。
物流企業還可與中免集團等龍頭共建保稅倉,利用“零關稅” 政策進口美妝、奢侈品,通過 “線上下單 + 島內分撥 + 全國配送” 模式降低庫存成本。海南島是島,離島需要航空與航海,因此,物流企業也要借力而為,與其龍頭企業加強合作,在洋浦、海口等樞紐建設 “保稅倉 + 分撥中心”。
海南正打造國際航空物流樞紐,試點“敏貨航空” 政策,跨境航空安檢時間壓縮至 2 小時,成本降低30%以上,物流企業可借力這一優勢,開發“生鮮冷鏈包機 + 保稅倉儲”服務,滿足跨境電商對鮮活產品的極速配送需求。例如,印度尼西亞椰子通過 “海南 — 天津” 航線,運輸時間從 40 天縮短至 7 天,損耗率從 8% 降至 3%。
封關后,新的貿易形式、渠道、種類引發的物流需求增長變化對海南的物流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企業也順應這個變化,進行產品創新。
封關后,海南將成為國際規則試驗場,新興業務模式涌現,物流企業可以利用區塊鏈技術打造“貿易身份證”,實現貨物全流程溯源;賦能中小外貿企業信用背書,推動數字提單、電子信用證等跨境金融工具標準化,降低交易摩擦成本。
海南“免稅島”的形成,將催生“海南代購”等許多新型貿易業態,原先分布在中國香港、東南亞等地的跨境電商倉庫將移位海南,跨境行郵規模每年將突破百億。海南實行高度自由便利開放的運輸政策,將推動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航運和航空樞紐,使海南在全球運輸網絡中的地位日益凸顯,加強了與世界各地的物流聯系,頭部物流企業早已嗅到了機遇,提前在海南布局業務。
總之,物流企業要把握中轉樞紐、航空物流、離島免稅三大增長極,在重構全球供應鏈中占據先機,成為鏈接RCEP、輻射“一帶一路”的核心服務商,免稅與物流將成為海南騰飛的雙核。
三、物流挑戰
海南封關釋放的巨大紅利,意味著全球貿易商機在海南加速匯聚,物流企業在迎來機遇的同時也伴隨著挑戰。
在封關倒計時之時,在海南布局物流,既要充分把握自貿港政策帶來的機遇,又要深刻理解海南發展物流的特殊難度。海南封關后,現代物流業對自貿港建設的支撐作用將更加重要,物流企業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服務水平和運營效率,以適應封關后的市場變化和政策要求。
海南物流發展具有特殊性和復雜性,比如海南是國際旅游勝地,自然生態環境優越,而物流企業的布局,難兔要涉及到土地開發,需要協調產業、城市、生態之間的關系;再比如,2030年起全省全面禁止銷售燃油汽車,環境成本較高,這些都對物流企業的布局形成挑戰。
由于發展起點低、底子薄,海南目前的物流能力和服務水平在諸多方面仍難以適應未來的自貿港建設要求。同國內其他沿海省份相比,海南的物流基礎設施還比較落后,制約了物流企業的發展,基礎設施能力的滯后,使得運輸量始終處在較低能級,物流難以形成規模效應,這是導致海南物流成本高企的重要原因。如果運輸規模長期低水平徘徊,自貿港的許多航運航權開放政策也就失去了應有意義。
當然,目前基施設施正在加碼,比如鳳凰機場應與三亞保稅物流中心(B型)互為依托,推動退稅、保稅同國際貨物結轉及相關增值服務的進一步融合,為離島免稅、跨境電商、國際會展、國際郵輪岸上配送業務提供綜合物流服務。
“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島內自由”意味著海南全島是一個保稅倉。海南全島零關稅和不受存儲期限制約,有望助推海南省成為跨境電商輻射服務全國的物流分撥基地,然而受倉庫空間和存儲時間的限制,跨境電商的商品退還、維修是一個普遍性難題。
海南封關,通俗地講,就是一線管人不管貨,二線管貨不管人,這里的管貨,就對物流形成了挑戰。海南將成為“購物天堂+自由貿易港”,但與內地之間會有“海關關卡”,物流不象以前那樣順暢。
封關疊加《海南自貿港法》有關“二線”即海南與內地之間物流管理規定的實施,可能造成“二線”物流的雙向堵塞。政府角度需要針對造成堵塞的情形和原因,采取智能通關、分類通關、信用管理、提前退稅等化解措施,特別是應按照法治化的要求,將紓困的原則和措施制度內化于海南自貿港制度體系之中。
對于物流企業來說,在離島免稅商品的攬收環節中,完成離島免稅訂單號與物流運單號的對碰,確保信息快速流轉和準確對接,運輸環節采用全程監控和閉環運輸模式,都需要下很大的功夫,需要根據海關監管要求和業務模式特點,設計專門的寄遞流程和信息系統,設計專屬快遞面單,投入自動化設備。
就面向內地而言,海南貨物進入內地,要重新走一次“進口”環節,將從海南進出內地的貨物納入“全國一體化通關”,不過,報關單項目從105項精簡至42項,實現“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站放行”。
但封關后,貨物進出需通過海關申報,可能增加通關時間。跨境直郵監管加強,非保稅模式可能面臨更嚴格查驗,導致配送延遲。對于對物流時效要求極高的電商業務,如生鮮電商,可能面臨商品損耗增加、客戶滿意度下降等問題。
雖然要設置運行海口新海港、海口南港等10個“二線口岸”,對進入內地的貨物采取多種便捷通行舉措,有人說,新增10個“二線”智能口岸,貨車過關像過ETC,但畢竟要再次報關,措施如何便利,目前都是未知數。
物流企業要在合規上下功夫,在海關銜接上,建立“二線”出島貨物預申報機制,利用 “分批出島、集中申報” 模式減少資金占用。
雖然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的重要配套設施——海口新海滾裝碼頭客運綜合樞紐站項目成功落地,但瓊州海峽兩岸過海方式單一、客貨混載問題一直是影響島內外溝通渠道。封關之后,客貨之間相互干擾及其安全問題日漸突出,傳統客貨兼顧的滾裝船運輸不能滿足需求,客貨分流勢在必行,但短期內難解決,這就需要布局海南的物流公司考慮這一因素的影響。
物流企業要及時關注政策變化,申請必要資質和認證,確保順利進入海南市場;政策優勢吸引大量物流企業涌入,市場競爭將異常激烈,企業需在品牌建設、產品質量、服務水平、價格策略等方面提升競爭力;需加強供應鏈管理,降低成本,以應對價格競爭;此外,還需關注客戶需求變化,及時調整產品與服務策略。
物流包含了運輸、裝卸搬運、配送、倉儲等基本功能和包裝、流通加工和信息處理等增值功能。目前這些物流功能在海南尚未形成一個有效的物流服務體系,大多數物流企業未能把基本功能和增值服務功能有機結合起來。
隨著自貿港政策的陸續落地實施,免稅零售、跨境電商等新業態對維修、翻新、保稅等物流增值服務的需求會急劇上升,這就需要高性能的物流來支持,需要廣泛而深入的服務功能組合。
目前,海南港口物流發展與產業布局不夠緊密,臨港產業缺少互動和支撐,需要補這一課,然而這不是一個物流企業就能完成的,需要與政府、港口、企業形成合力來解決這一難題。
國際旅游島建設以來,海南物流一直呈現出“東重西輕”格局,港口和綜合性物流園區重心偏北偏西,這是由海南島的資源稟賦決定的,如何平衡,物流企業在規劃發展都需考慮。
結語:對于物流企業而言,海南封關是一次從“成本中心” 向 “價值樞紐” 躍遷的戰略機遇,因此要把握封關窗口,重構其全球物流體系。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